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12    次浏览
□亚心网记者张丽霞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从1983年开始,每年5月都是我区“民族团结教育月”,通过以月促年,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些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民族同胞浓浓的情感,已经融化到彼此的血液中。无论是南疆还是北疆,由于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人和人之间逐渐做到了语言相通、歌舞相融、习俗相染、情感相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很多群众会说好几种民族的语言,会唱好几个民族的歌,会跳好几个民族的舞。汉族百姓的春节宴席上少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身影;少数民族的古尔邦节,汉族群众也常常跑去助兴。今年3月28日,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决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再一次将民族团结工作推进了一大步。这在新疆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行的有益探索,也是对新时期建疆稳疆兴疆战略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所强调的,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工作,必须筑牢民族团结这一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启动3个多月来,我区的民族之花朵朵耀眼,无论是倾其所有的无私帮助,还是守望相助的日常生活,都在讲述各民族团结友爱的不变主题。这是当前新疆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新疆社会的主基调。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新思路建党95周年来,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工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民族团结进步正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连续七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过去6年,自治区财政民生支出占到70%以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民心基础;——连续三年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住村工作组,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增进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持续开展严打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稳定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可喜的变化,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颁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法治基础;——将少数民族重大节日作为全疆法定公众假期,稳步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各族干部群众走动互动起来,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情感基础。这一系列措施,全方位、系统性地解决了影响民族团结的深层次问题,开创了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今年,在总结以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系列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党委专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这是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强力推进民族团结新实践“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开展以来,全疆上下不但开展不同种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举措,还从自身做起,从家人、同事、朋友做起,以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微行动,汇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推进。一方面,自治区出台了重大举措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全疆各委办厅局单位也出台了相应措施抓落实。4月27日,我区举行“民族团结进步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宣布从今年5月1日起,新疆将不再使用“流动人口便民联系卡”,这意味着群众外出办事不但能简化办事程序,还能提高服务效率。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一系列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它回应了各族群众的热切期盼。从今年9月起,新疆医科大学将恢复设立儿科专业,以“3+2”模式(专升本)为重点,培养面向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层儿科医师。此外,新疆医科大学从今年开始实施自治区儿科医师转岗培训,争取每年培养200余名儿科专业人才。自治区教育厅为解决双语教师短缺问题,将在“十三五”期间,以南疆为重点安排教师培训计划,培训“一年制”和“两年制”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约1万名,每年培养2200名本专科层次疆内免费师范生。同时,每年计划招聘学前双语特岗教师3500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900人,重点保障双语教师需求。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从4月15日至5月底在全疆范围内开展“走近社保卡”专项行动,破解社会保障八大难题。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博乐市实施了以“水滴融情”“水滴志愿服务”“水滴宣讲”“水滴扶贫”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水滴计划”。精河县创新探索,先行先试,以一个个契合“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微行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新步伐“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开展的3个多月里,天山南北的每一片土地上,都因“民族团结”这四个字而生动,每一个人都因“民族团结”这四个字而行动,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阿不都比拉力·吾斯曼等4名维吾尔族青年,到内地考察项目,今年2月23日在驾车回乌鲁木齐途经河南省罗山县竹竿河大桥时,看到从江西回呼和浩特的王志刚一家的车辆发生事故,4名青年停下车来,伸出援助之手,救助安慰王志刚一家人,直到救护人员到场之后才离开。墨玉县青年农民海比尔·艾合麦提在湖南省郴州市高椅岭景区卖烤肉时,发现一名妇女不慎落入20多米深的冰冷湖水中,他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冲到湖边,一头扎进水里,和先前下水救人的汉族青年周祚宏合力将落水妇女托起来推向岸边。这对民汉兄弟也因联手救人被郴州市文明委授予“郴州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5月28日,塔里木大学预科12班学生塔来古力·吐鲁孙等3名大学生骑车外出时,发现兵团第一师12团10连附近的塔里木河南干大渠水面上,一个小孩顺着水流漂过来,岸上的其他孩子想救这个小孩却无能为力,3名大学生有的跳入湍急的水中,有的在岸边接应,合力将孩子抱上岸并人工施救。这一段段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真情,谁不为之动容?它既是偶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然而,这些只是今年以来在网上流传较为广泛的民族团结故事,生活中,新疆人更多的是寓大团结于细微处,各族群众像一家人一样不分你我、心灵相通、共担风雨,民族团结进步正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一个又一个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一次次向世人明证,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那么民族团结的观念会更加深入人心,激发出各族群众携手并进的强大正能量。[责任编辑: 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