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一触即发|朋友圈代购火 监管缺失维权难

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12    次浏览

【概要】消委会表示法律层面有空白,专业人士认为微信平台有责任管理监督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陈晓璇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商品成为许多市民的一大时尚选择。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30多位市民,八成受访者表示朋友圈有代购信息刷屏,一半受访者购买过代购商品,但朋友圈代购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过半受访者表示当下没有监管体系,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出台措施规范朋友圈代购行为。朋友圈摇身一变“生意圈”近年来,微信朋友圈从社交圈逐渐转变成生意圈,不少市民感觉本用来联络感情的私人地带“变味”了。“朋友圈卖什么的都有,化妆品、衣服、奶粉、珠宝,还不只是一个人发,一刷就是好几个。”市民刘小姐告诉记者,短短一年,自己的微信好友做代购的从寥寥几个发展到现在几十个。数据显示,中国海淘人数2013年已经达到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中国海淘人数将达到3560万人,海淘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去年,我国网购用户达3.61亿,手机购物用户达2.36亿。由于便利的交通、紧邻香港等优势,我市不少市民借地理优势做起代购生意。记者了解到,朋友圈代购渐渐变成“微商”的一个分支,低成本,高收益。经常在朋友圈代购面膜的市民小李兴致盎然,“做代购很简单,不用审批,不用成本,不用囤货,客户看定了就去买。”代购从淘宝发展到微信平台,从陌生人“晋级”为身边朋友,成为了行业的新趋势。“熟人经济”交易刷友情纠纷多简单文字“新款明星包”、“限时特价”或“包邮到家”配以图片,看是朋友推荐,亲戚海外代购,直接包邮到家,便宜快捷。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小七做化妆品和女包代购生意,经常找代购的刘小姐赶紧下手买“便宜包”。刘小姐透露,自己有时候也会做“中间人”,赚差价。“曾经试过找朋友代买衣服,到手发现不合适,不能退钱,只能自己找下一个买家。”刘小姐无奈地说,在淘宝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但找朋友代购根本没有任何规矩,是直接全额转账,后悔了也没办法退,也不可能和朋友为一件衣服撕破脸。同样遭遇朋友代购尴尬的还有吴小姐,因为商品邮寄回国被海关查到要交税,朋友认为税费应该买家负担。吴小姐认为朋友赚了差价还计较,太小气,和朋友差点吵起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朋友圈代购不仅出现商品不符、质量没保证、拒绝履约纠纷,维权困难等问题,同时涉及到商品逃税、构成走私等问题。微信代购监管一片空白记者发现,朋友圈私人代购目前作为一种新型模式,不用营业执照,不用固定场所营业,目前监管法律条文出现空白。消费如果受骗,怎么办?记者联系市消委会,市消委会表示目前没有接到过相关投诉,“朋友圈代购交易属于私下基于信任的交易行为,不予受理。”市消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法律层面在这方面有空白,没有明确规定哪个部门管这个事情”。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微信平台有责任履行其管理监督责任。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海波认为,“在某个角度上说,提供这种平台的运营商或是公司由于客观上提供了经营平台,应该完善它的监管机制,建立一个系统防范体系。”市市场监管局电子商务监管处相关工作人员持有相同观点,“腾讯应该承担起管理责任,下一步市场监管局要和腾讯商量如何加强监管的措施,不能任之泛滥发展,要采取措施把假冒伪劣商品推销剔除出去。”但是,目前国家对规范微信代购没有相关规定,据悉市场监管局已成立小组着手调研,根据市场情况梳理现状,找出问题,预计5月份会出调研结果。同时,他强调,“公众号上的微店如果有违法行为,市民可以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对其查处。”